高一化学第一次周考
(考试用时:55分钟 总分:100分)
可能用到的相对的原子质量:H:1 C:12 N:14 O:16 Na:23 Al:27 S:32 Cl:35.5 Ca:40 Fe:56 Ba:137
一、选择题
1.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,正确的是
A.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.02×1023个分子
B.1 mol Cl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
C.1molNH3中含有1 mol 氮和3 mol氢
D.1mol Na+中含有6.02×1024个电子
2.在标准状况下,如果16克氧气含有n个氧原子,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可表示为
A.n B. C. D.4n
3.以“物质的量”为中心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基础.下列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正确的为
A.现有 CO、CO2、O3 三种气体,它们分别都含有 1 摩尔 O,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3:2:1
B.5.6gCO 和 4.48LCO2 中含有碳原子数一定相等
C.标况下,11.2 升 X 气体分子质量为 16g,则 X 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32
D.agCl2 中有b 个氯原子,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可以表示为35.5b/a
4.设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,标准状况下某种O2和N2的混合气体mg含有b个分子,则ng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(L)是
A. B. C. D.
5.在澄清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( )
A、NH4+、Mg2+、SO42¯、Cl- B、Ba2+、K+、OH-、NO3-
C、Al3+、Cu2+、SO42-、Cl- D、Na+、Ca2+、Cl-、HCO3-
6.为鉴别K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,有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四种不同的方法,其中不可行的是
A.分别配成等浓度的溶液,各取1mL滴加1滴酚酞试液,比较颜色深浅
B.分别取样在试管中加热,将可能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,观察有无白色浑浊
C.分别取样配成溶液,滴加Ba(OH)2溶液,观察有无白色沉淀
D.分别配成溶液,用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,观察火焰的颜色(必要时可透过蓝色钴玻璃)
7.下列关于纯净物、混合物、电解质、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( )
纯净物 | 混合物 | 电解质 | 非电解质 | |
A | 盐酸 | 冰水混合物 | 硫酸 | 干冰 |
B | 蒸馏水 | 蔗糖溶液 | 氧化铝 | 二氧化硫 |
C | 胆矾 | 盐酸 | 铁 | 碳酸钙 |
D | 胆矾 | 食盐水 | 氯化铜 | 碳酸钠 |
8.列关于氯气的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
①可用于氯气的收集②若气球干瘪,证明Cl2可与NaOH反应③可证明氯气具有漂白性④可用于实验室中氯气的尾气吸收
A.①② B.①③ C.②③ D.①④
9.某温度下,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,反应得到NaCl、NaClO、的混合液,经测定溶液中与的离子个数比为1:4,则该反应中被还原与被氧化的的分子个数比为
A.21:5 B.11:3 C.5:1 D.3:1
10.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,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
A.CO2气体(HCl),饱和NaHCO3溶液
B.Na2CO3固体(NaHCO3),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
C.Na2O2粉末(Na2O),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
D.Na2CO3溶液(Na2SO4),加入适量Ba(OH)2溶液,过滤
11.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( )
A.含金属元素的离子,不一定都是阳离子[来源:学_科_网Z_X_X_K]
B.在氧化还原反应中,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
C.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,该元素一定被还原
D.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得到金属单质
12.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( )
A. 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:Cu+Fe3+===Cu2++Fe2+
B.醋酸溶解鸡蛋壳:2H++CaCO3===Ca2++CO2↑+H2O
C.在NaHSO4溶液中滴入Ba(OH)2溶液至溶液呈中性:
Ba2++2OH-+2H++SO===BaSO4↓+2H2O
D.在NaHCO3溶液中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:HCO+Ca2++OH-===CaCO3↓+H2O
二、非选择题
13.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常用的物理量,请完成以下有关计算:
(1)标准状况下,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CO和CO2的体积之比为______。
(2)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,0.4mol某气体的体积为9.8L,则该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______。
(3)6.72L(标况)CO 与一定量的Fe2O3恰好完全反应,生成Fe的质量为_____g。
(4)某气体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O2,在标准状况下,1.28g该氧化物的体积为448mL,则该氧化物的摩尔质量为______,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。
(5)标准状况下,1.7g NH3与____________L H2S气体含有的氢原子数相同。
(6)标准状况下,NH3与CH4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为0.75g/L,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,NH3的体积分数为_____。
14.正确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
⑴金属钠与水反应: ;
⑵用氢氧化钡溶液中和硫酸溶液: ;
⑶氯气通入水中: ;
⑷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: 。
15.饮用水中的NO3-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,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3-的浓度,某饮用水研究人员提出,在碱性条件下用铝粉将NO3-还原为N2,其化学方程式为:
10A1+6NaNO3+4NaOH==10NaA1O2+3N2↑+2H2O。请回答下列问题:
⑴上述反应中,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,则该元素的原子 (填“得到”或“失去”)电子,发生 (填“氧化”或“还原”)反应。
⑵上述反应中,若有10个铝原子参与反应,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;若产生3 mol N2,转移电子数为 (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);用“双线桥”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:
10 A1 + 6 NaNO3 + 4 NaOH == 10 NaA1O2 + 3 N2↑ + 2 H2O
16.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验证在实验室制备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,同时验证氯气的某些性质,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(氯气易溶于,HCl不溶于)。
请回答下列问题:
(1)装置B、C中盛放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、__________。
(2)橡皮管连通后,分液漏斗中的气体压强和烧瓶中的气体压强的关系是________(填“>”“<”或“=”),连接橡皮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(3)乙同学认为只根据装置D、E中的现象还不能得到完全正确的结论,请思考乙同学这样认为的原因是什么?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你又如何设计实验来进一步证明?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(4)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,不能确保最终通入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。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,证明通入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,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增加一个装置。你认为该如何操作?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